中医药资源库 > 全国动态> 中国中医科学院聚焦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微观力学机制!中医药有望为病毒感染性疾病防
中国中医科学院聚焦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微观力学机制!中医药有望为病毒感染性疾病防
2025-09-08发布 | 32浏览 | 上传者:平台上传 | 格式:图文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日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新型纳米显微技术在病毒感染与免疫应答跨尺度力学调控研究中的创新应用”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该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与丹麦奥胡斯大学联合承担,山东大学、天津大学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共同参与。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李鲲表示,该项目不仅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丹麦奥胡斯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中外顶尖机构深化友谊、共谋发展的新平台,更是以中医药“整体观、系统论”融合前沿纳米显微技术,对“中西医并重、多学科交叉”科研理念的生动实践。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华敏表示,该国际合作项目旨在融合纳米显微技术、生物力学及病毒学等多学科方法,系统揭示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微观力学机制。她强调,该项目标志着中医药交叉学科研究与国际科技合作步入新阶段。希望项目团队以此为契机,持续加强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交流协作,深入推进纳米技术、生物力学与中医药理论的创新融合,为全球重大传染病防控贡献中国智慧。

项目中方负责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李宁从立项背景、实施路径、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汇报。她表示,团队将围绕“技术突破—应用落地—理论创新”的研究主线,整合中外优势资源,共建跨尺度显微成像与力学分析平台,揭示病毒与宿主间相互作用的力学规律。外方负责人介绍了国际合作基础与未来计划,包括人才交流、联合培养及学术互动等,强调了中丹合作对推动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专家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项目实施方案展开了深入讨论,从模型构建、技术路线设计、机制探索、国际合作模式及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创新性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显著,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应用、病毒—宿主模型构建及国际合作机制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可为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提供新方案和新路径。


意见反馈 ICP备案号:闽ICP备19001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