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着急,您不怕针的话,我在您的脸上扎一下就不疼了。”6月24日,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诊室里,科主任肖章武拿出随身带的针具和消毒工具,正在一位胸部剧烈疼痛急诊患者的面部施行针灸。几分钟后,患者的疼痛感便得到明显改善,可以自主活动了。
在脸上扎几针就能镇痛?原来,肖章武采用的是“颊针疗法”。为患者提供快速镇痛方案,显著提升了就医体验,急诊科提出“无痛急诊”的理念,而颊针疗法正是实施这一理念的重要手段方法。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肖章武,在急诊科接诊大厅为一名髋关节骨折的患者颊针镇痛。
“颊针疗法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王永洲教授发明的一种新型针刺治疗方法,这是基于全息理论、大三焦理论及身心整合理论的三大理论体系针刺疗法,主要通过刺激面部的特定穴位,调节全身的气血和阴阳达到平衡目的。它具有安全、无痛、快速、有效的特点,是这种解决急疼痛、即时镇痛的良好手段及外治手段,甚至可以治疗一些相应的病症。”肖章武介绍,该针法仅在面颊部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无需在肢体及躯干部位施针,患者无暴露隐私之顾虑;而且针具小,快速进针中,基本无痛,也无传统针刺的酸、胀、痛麻等针感要求,所以接受度很高。
超六成急诊患者要忍痛候诊 “急诊科接诊的病人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其中约60%急诊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如肾绞痛、创伤、骨折、腹痛、胸痛等,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常达8-9分(满分10分)。” 但是在传统的急诊流程中,挂号、取药、用药,再到药物起效,70%-80%的患者要忍受40分钟以上的“止痛空窗期”,也就是说这些急性疼痛患者不能在第一时间就得到快速镇痛,而是需要在等待中忍受疼痛。 为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针对急诊疼痛患者,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提出了“无痛急诊”的理念,并一直在探索一种能够快速镇痛、减少药物使用、提高疗效,从而改善患者体验的辅助镇痛方法。 中医外治技术助力“无痛急诊” 颊针疗法以全息理论、大三焦理论、身心整合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面部特定穴位,可对全身疼痛快速调控,达到一定的镇痛作用,甚至可以治疗一些相应的病症。 “颊针能够在短时间内起效,对于急性疼痛等症状,达到即时镇痛的效果。” 颊针操作简便,患者接受度高。针法仅在面颊部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无需在肢体及躯干部位施针,患者无暴露隐私之顾虑;而且针具小,快速进针中,基本无痛。 “颊针可以应用在急诊科不同的工作场景,如院前急救、急诊内外诊室、急诊抢救室及病房等,也为急诊患者的后续治疗争得宝贵时间。” ▲肖章武在为一名腹痛的患者用颊针镇痛
希望“无痛急诊”惠及更多患者 团队自2024年1月,开展“无痛急诊”项目以来,急诊中疼痛患者的首次镇痛干预的时间,从传统流程的40分钟压缩至最快5分钟内。 ▲颈部受伤的患者,颊针治疗后,疼能迅速缓解 如今,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无痛急诊”模式已成了就诊日常,从预检分诊环节就引入VAS疼痛评分,4分以上的疼痛患者,由具备中医外治资质的医生即刻介入“无痛急诊”。 “无痛急诊不是单纯止痛,而是通过快速镇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舒适感,也为后续检查和治疗创造条件。” 肖章武介绍,团队正将这套“无痛急诊”模式整理成案例,作为适宜技术项目进行推广。他认为,随着技术向基层下沉,“无痛急诊”将惠及更多患者。 科室介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创建于1993年,是福州市第一批“120”急救联动单位之一,获批福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团队具有博士、硕士、硕士生导师等高等人才,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对各种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强,应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成立了心血管急救学组、脑病神志专业学组、呼吸感染学组、中毒急救学组、创伤急救学组5个亚专科学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急诊专科联盟、福建省急诊医学联盟、福建危急重症超声联盟成员单位、岭南中医急诊医疗联盟等联盟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