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宝珍/文 马俊杰/图
“现在下楼走10分钟,就能到社区中医馆扎针,比去三甲医院排队方便太多了!”近日,福州市仓山区下渡街道居民李阿姨(化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省级精品中医馆接受温针灸治疗时表示。
记者从福建省卫健委获悉,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已建成千余个基层中医网点。这些网点涵盖中医馆、中医阁等,分布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并通过共享中药房和中药配送,让群众享受中医药服务更加便捷。
群众在下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推拿治疗
家门口的中医馆,看病就是方便
位于福州鳌峰洲大桥附近的仓山区下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21年3月获得福建省卫健委颁发的“福建省基层精品中医馆”荣誉称号。2024年,该中心门诊14万人次,其中中医诊疗5.1万人次,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1.5万人次。
近日,记者走进这家省级精品中医馆看到,400平方米的中医馆古香古色,中医全科、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科诊室分区清晰,中药房内药香四溢。正值上午10点多,各诊室外患者有序候诊,针灸推拿科治疗床上,多位居民正在接受推拿、针灸等传统治疗。
“我孙子以前厌食,跑了好几家大医院,在这里两周就看好了。”居民王阿姨(化名)告诉记者,她4岁的孙子食欲不振,体重增长慢。中医馆的吴春元副主任医师开了健脾开胃的中药调理,配合捏脊、摩腹等小儿推拿方法,孩子的食欲明显增加,体重也开始稳步增长。
当天,居民唐大姐(化名)也来开药,她因为家里的事情焦虑、失眠,整个人非常憔悴消瘦。中医馆的林晓当医生用疏肝解郁的中药给她调理,还不断心理疏导。“离家近,医生耐心,中药代煎后还能配送到家,很方便。”唐大姐说。
中医馆在给群众配中药,同时还有中药配送服务,方便群众用药
医保报销有优势,基层中医“粉丝”黏性强
“同样的中药方,这里比大医院多报10%,我这单省了35元!”居民林先生(化名)指着医保结算说。
据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保报销对城乡居民医保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达50%,家庭签约人员还可再提高5%;职工医保门诊使用国家基药取消起付线,报销比例88%-93%,家庭签约人员最高可达93%-98%。
除了医保报销实惠,中医馆专家们深厚功底也是人气的保障。“2013年刚建成时只有100平方米,现在我们有9名中医师,其中4名是副高以上职称。”中心负责人张世炜介绍,中医馆的每位专家都有擅长领域,聚集了很多粉丝,“擅长妇儿的吴春元副主任医师看病特别耐心,从市二医院中医科退休的蔡学熙主任,有跟随了数十年的老病号,不少马尾、连江的居民也慕名过来求诊。”张世炜说,这种“粉丝属性”正是源于中医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比如针对感冒后久咳不愈的患者,通过疏风调理的中药方案常能收获奇效,形成口碑效应。
此外,中心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等6家省、市级医院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便捷通道。“居民可以在这里放心就诊。”张世炜说。
全省千余中医网点全覆盖,群众中医服务触手可及
居民步行十几分钟享受中医服务,已成为福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普遍形态。记者从福建省卫健委了解到,近年我省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在11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支持建设了100个精品中医馆,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标准建成776个中医阁,形成千余个基层中医服务网点。另外,全省49家中医医院开展的共享中药房及中药配送服务试点,让群众享受中医药服务变得更加便捷可及。
“中医的根在基层,老百姓认可的就是‘简、便、验、廉’。”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并推动人才下沉,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切实满足群众对便捷中医药服务的需求。